王同盈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省是中药资源大省和中药产业大省。目前已查明我省现有中药材品种达3578种,居华东地区首位,全国第六位。2020年全省中药材栽培面积为219.5万亩,产量96.7万吨,我省中医药产业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推行“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截至2020年,共确定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等15个“十大皖药”品种、44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和76家建设单位。鼓励“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种植模式,建设稳定、可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促进优质、特色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形成了产业集群和优势品种种植带,我省中医药产业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二是提高中药品牌知名度竞争力。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中药品牌。如“药信”“广印堂”“何云峙”等3个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霍山石斛、滁州贡菊、金寨灵芝、金寨茯苓、旌德灵芝、九华黄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产品年产值达45.39亿元;“金玉牌滁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同仁堂牌白芍”被评为“第三届中药饮片诚信品牌”;霍山石斛连续4年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亳丹皮进入2020年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评价百强榜。
三是加大中药材产业扶贫力度。印发了《安徽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工作方案(2014-2020年)》,编制了我省贫困县大宗、道地药材种植推荐目录。积极引导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与当地政府签订产业扶贫计划,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药材种植、采收和初加工,带动贫困户增收,推动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落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44个基地共带动5000多名贫困户增收,每年人均增收5500元左右。
四是推进中药质量监管科学发展。部署开展了全省中药饮片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明确10项重点举措、22项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开展中药材质量源头管理,探索创新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产品管理方式;加大中药饮片生产环节日常监管,提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检验能力和水平,探索推进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服务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积极搭建科研创新平台。2020年以来,为加快推动我省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和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省教育厅实施了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其中“霍山石斛、灵芝和茯苓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及其健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研究,给予经费200万元;2021年的中央财政中医专项经费安排了200万元用于我省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相关研究工作。
下一步,我省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举措》为契机,结合《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和“十四五”规划,一是做优中药农业。优化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编制大宗、皖产道地药材县域种植推荐目录;建立中药材种植网络化环境监测系统,建设10个以上“十大皖药”良种繁育和生态种植基地,积极开展中药材种子和种苗研发,深入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做强中药工业。支持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大别山“西山药库”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增2个中药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支持亳州建设中药委托生产产业园区,支持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研究。三是做活中药商业。构建全省中药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中药材产地准出管理、市场准入管理衔接机制,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和流通管理。支持企业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皖药产品品牌连锁店。建设中药饮片出口基地,发展中药对外贸易。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发展处
联系电话:0551-62998553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
2021年6月4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