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用好这几味“香料”,暖身、养胃两不误

时间:2025-11-03 19:00:38 作者:佚名

  古人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夫子亦主张“不得其酱不食”,此“酱”便包含了不少香辛料。

  在中医看来,这些香料大多辛温、气味芳香,能推动气机运行、通达五脏。其性温,可御秋冬之寒凉;其味辛,能散肌表之邪气;其气香,还能醒脾开胃,化浊辟秽。

  今天,佛山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叶甜婧中医师给大家介绍几款“药食同源”的中药香料。

  

  

  一、温中散寒的香料

  ( 八角、茴香 )

  八角茴香其形八瓣,宛若星宿,古人觉得它象征吉祥。古籍记载“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疔痛”。

  其性辛甘温,归肝、肾、脾、胃经,香气醇厚,是炖煮肴馔的灵魂。

  功效: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特别适合化解寒邪导致之脘腹冷痛、胀闷。

  常用做法:

  炖红烧肉或做卤味时,放2-3颗八角,不仅能增香去腥,更有“暖丹田,补命门”之功,帮助身体暖起来,推动脾胃运化滋腻。

  

  ( 肉桂 )

  古代又称其为菌桂、筒桂、玉桂。《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药,称其“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上药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

  其性大热,辛甘而归肾、脾、心、肝经,如身体之“暖日”。

  功效:

  功擅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更能引火归元,导虚浮之火下归于肾,是冬令时节温补的好帮手。

  常用做法:

  炖煮羊肉、鹿肉等膏粱厚味时,加一点肉桂,既能增加馥郁之气,也能压制肉类的燥性,寓补于食。

  

  ( 丁香 )

  《日华子本草》言其“治口气、反胃”。

  其性辛温,归脾、胃、肾经。香气峻烈,有温中降逆之强力,尤为止呕良药。

  功效:

  对于胃寒引起的呕吐、呃逆,效果尤佳。

  常用做法:

  因其香气霸道,用量贵在精微。炖肉时放入1-2粒,使菜肴的层次感提升,还有暖胃之效。

  

  ( 小茴香 )

  《新修本草》记载其“主诸痿,霍乱及蛇伤”。

  其性辛温,归肝、肾、脾、胃经,颗粒虽小,却善入肝经。

  功效:

  有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之效,尤其常用于缓解寒疝腹痛。

  常用做法:

  除炖肉外,也适合做烧饼、羊肉羹等,香气能去腥增鲜,也有暖肝温中的作用。

  

  ( 高良姜 )

  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性热味辛。

  功效:

  暖胃散寒的效果比普通生姜更强,专治胃部冷痛。

  常用做法:

  古人遇到胃受寒的时候会用到它。作为餐桌上的香料也别有风味。

  

  二、醒脾、辟涤浊气的香料

  ( 砂仁 )

  《本草纲目》赞其“补肺醒脾,养胃益肾,通元气,和中消食”。

  功效:

  其芳香行气,化湿开胃,兼能理气安胎。

  常用做法:

  煲汤时临出锅撒一点,满室生香,脾胃舒畅。

  

  ( 陈皮 )

  “陈久者为良”,所以叫陈皮。

  功效:

  理气散寒,宽中行滞,是健运脾胃的常用药。

  常用做法:

  秋冬进补炖汤时加一点陈皮,能帮助行气,防止滋补太多导致腻滞。

  

  三、古方今用,食养有方

  桂酒椒浆

  【做法】

  取肉桂1小段,花椒10粒,加适量红糖,加酒适量一起煮水饮用。

  【功效】

  适合手脚冰冷、脘腹冷痛的人群饮用,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茴香腰花

  【做法】

  把小茴香研磨成粉末,拌入洗净的猪腰片中,下锅快炒。

  【功效】

  小茴香是调理“疝气”的要药,猪腰子以形补形。这道菜适合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的人群,能温肾散寒,理气止痛。

  

  四、温馨提醒

  叶甜婧中医师提醒大家:

  ●香料虽佳,但是“气厚为阳”,性多温燥,如果你是阴虚火旺的体质,比如经常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要谨慎食用。

  ●有实热表现者(如面红目赤,口舌生疮,便秘、尿黄),不宜食用。

  ●此外,如果有慢性疾病或特殊健康状况,食用之前先咨询专业医师。■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7915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