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洪涝频繁,寄生虫病患者较多。刘志宏是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中心实验室主任、主管检验师,十几年来,她一直从事基层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不同的寄生虫病治疗方法有别,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因此,提高寄生虫病识别能力十分重要。2001—2004年,我国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非常艰苦,要深入偏远的农村、山区,采集的样本都是人畜粪便。刘志宏跟随省里专家跑遍全省各地,随身背着显微镜,每到一处就开始寄生虫检测。
“我平时喜欢看书,喜欢研究各种虫卵的结构、外观,总结不同虫卵之间的区别。我也喜欢看寄生虫片子,看得越多,知识掌握得越牢固。有时在晚上睡觉前,脑子里会回忆一遍不同寄生虫的形态,下次一眼便能认出。”十几年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让她意识到,在书本上、学校里所学到的,远远没有实际中那么丰富真切。
“在不同时期,它的成长呈现出的状态变化多端。”显微镜下的寄生虫让她着迷,寄生虫每一阶段的成长、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年夏天,义安区胥坝乡一名儿童因不明原因高烧,到医院住院检查治疗,一个星期不见好转。父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孩子带到了血防站。刘志宏在了解患儿的情况后,给患儿做了血液检查,通过显微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28%。结合疫水接触史,刘志宏果断判断为急性血吸虫病,使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通过不断努力和在基层的持续打磨,刘志宏练就了一双显微镜下的“火眼金睛”。2014年,她参加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和中国疾控中心举办的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获得综合考核、技能考核第一名。由于镜检能力强,刘志宏还承担着各级研究课题的质量把关工作。她参加安徽省血防科研基金多项课题研究,并在相关杂志上发表论文。这些科研项目的运用和推广,对区域内寄生虫病防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今,刘志宏已成为安徽省政府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回想起从业以来一次次难忘的经历,刘志宏感慨万千:“当深夜还在实验室奋战时,是治病救人的信念支撑着我。”
从背着标本箱走村串户到在全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从确诊一个个疑难病例到疫情期间冲锋在前,刘志宏说:“我始终记得毕业时的誓言:用显微镜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我愿永远做乡亲们健康的‘守门人’,让他们远离寄生虫病的折磨是我最美的使命。”刘志宏谈及获得“最美医生”荣誉称号时说,“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所有坚守在基层医疗一线的同仁。这份荣誉将鞭策我继续精进医术,培养更多年轻医生,通过‘火眼金睛’守护更多家庭。”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专业化...
现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传染病专...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