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讯员 胡彬彬 记者 刘青 图/喀什二院提供)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一次胸背部疼痛差点要了自己的命,老麦至今还心有余悸,“要不是上海援疆专家查出了我的病因,做了手术,我还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怎么样。”
上海援疆专家为老麦手术
老麦今年50岁,4月底,他因胸背部疼痛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简称“喀什二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患者往往由于高血压、血管斑块破裂、外伤等起病,导致主动脉壁上出现破损,随时有破裂的风险。一旦破裂,病人往往数秒内死亡,医学上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在医生的建议下,老麦赶紧住院接受治疗。由于老麦的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广、破口多、破口大,情况复杂,手术有较大的难度和风险。在上海援疆专家的帮扶下,近年来喀什二院已成功开展主动脉夹层微创介入和外科开放手术治疗50余台,积累了丰富的诊疗救治经验。
为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上海第十批第二轮援疆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杨文钢立即与刚到达医院的上海第十一批援疆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朱家全讨论,并与当地专家一同进行病例讨论,做好充分的手术预案。
手术中
4月25日当天,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的配合下,杨文钢与朱家全携手为老麦“拆弹”。术中,通过仅有1厘米大小的切口,两位专家精诚合作、综合研判、细心操作,最终历时不到2小时顺利完成该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快速康复出院。
援疆专家查看老麦恢复情况
术后第二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尉华作为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领队,他第一时间看望了恢复中的老麦及其家属,表达了亲切的慰问。
这台主动脉夹层微创手术,不仅挽救了一名患者的生命,也是上海第十批与第十一批援疆专家传递“接力棒”的最好见证。他们在手术台上完成了“接力棒”传递,共同开启了新一批援疆医疗专家的新征程。
自上海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到达医院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及上海市胸科医院等医院的20位援疆医疗专家立即投入工作,快速进入角色,七个工作日已开展手术41例(三四级手术27例)、操作87例、会诊38例(远程会诊3例,院外会诊手术7例)、查房79次、疑难病例讨论6次,切实担起医疗援疆的重任,为喀什地区各族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们将在有限的援疆时间中发挥无限的力量,按照医院‘强三甲’的目标补短板、强弱项。”陈尉华说,援疆医疗队将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历届援疆专家帮扶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台阶,真正实现“输血”变“造血”的目标。
相关附件>>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