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药品安全“防护墙”,守牢药品安全底线,绍兴市局以完善市县协同监管机制为前提,以强化业务带教、社会共治为抓手,通过数智赋能,探索构建非现场智慧化监管机制,着力提高市域药品生产监管能力。
一是结合实际,完善协同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浙江省药品生产协同监管实施细则》,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绍兴市药品生产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监管职责,构建“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分类监管、严控风险、科学高效”的协同监管体系。今年以来,市县协同检查药品生产企业130家次,对89家药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等级评定,对28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信用等级动态评定,实现“应检尽检、应采尽采、应评尽评”。
二是专业引领,建立师徒带教模式。为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发挥药品监管人才资源优势和言传身教的传帮带作用,以国家局、省局优质检查员为导师,在药品生产领域开展一对一导师带教活动,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两方面提高新入职监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以来,新培养省级注册核查员1名,通过带教检查药品生产企业8家次,发现问题13个。
三是宣教融合,强化社会共治体系。聚焦绍兴医药产业特色,举办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原料药生产企业培训会,加强新法新规宣贯力度,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生产。依托纸媒、公众号、官网官微等力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网络,加大药品安全知识普及力度。通过广场设摊、有奖竞答、小礼品发放等形式,激发群众参与药品安全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今年以来,共开展相关宣传活动65场次,覆盖受众300万人次。
四是数智赋能,探索新型监管机制。积极推进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应用建设,提高注射剂、集采中选药品等重点品种接入比率,督促企业对“黑匣子”风险预警信号进行闭环处置。截至目前,共接收“黑匣子”风险预警信号3017个,处置2966个,处置率达98.31%。聚焦药品生产领域监管信息零碎、企业行为隐蔽、监管力量薄弱、管理理念陈旧等问题,以省局试点为契机,创新打造具有本地辨识度的“黑匣子”绍兴应用场景,建立覆盖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信息和监管信息,共计500个字段的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一库归集、企业精准画像、变更智能提醒、风险实时预警、问题全面闭环、能力在线提升,目前已在10家药品生产企业开展精细化试点,指导3家企业开展药品上市后变更,接收并处置风险预警信息4条。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