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暨“贵药膳”大赛总决赛开赛

时间:2025-11-03 20:48:20 作者:佚名

  金秋十月,黔膳飘香。10月22日,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药膳组)暨第三届“贵药膳”大赛总决赛在贵阳花溪正式拉开帷幕,同期举办的“2025年贵州省中医药文化集市”“贵阳市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同步绽放,一场融合竞技、文化、惠民的中医药盛宴,为公众呈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生动对话。

  

  第三届“贵药膳”大赛开幕式现场

  本届赛事是第三届贵州省中医药系统技能竞赛的重要环节之一,大赛自2022年创办以来,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的核心宗旨,已成为锤炼中医药人才专业技能、深化中医药行业交流协作、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大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激励中医药系统广大医务人员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贵州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规格启幕,多部门联动共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上午9时,第三届“贵药膳”大赛开幕式在贵州中医药大学花溪校区北体育馆举行。作为全省中医药系统年度重点品牌活动,本次大赛由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投资促进局等9部门共同主办,贵州中医药大学承办,花溪区人民政府、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联合会、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中心、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花溪区各区属医院等单位的鼎力支持,汇聚了全省中医药界、产业界的目光。

  

  第三届“贵药膳”大赛开幕式现场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敬杰主持开幕式。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邬卫东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赛自6月启动以来,各选手以匠心为笔、以传承为墨、以创新为魂,在药膳研发、膳食搭配、文化阐释中展现出创新智慧。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谭诤强调,要通过竞赛,引导从业者深入理解“治未病”的智慧,认真领悟“药食同源”的科学和文化内涵,让中医药文化以药膳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让健康生活可感、可及、可享,真正实现“寓医于食、寓养于味”。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蒋健指出,贵州已连续三年举办“贵药膳”大赛,率先抢占食药同源的新赛道,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本草咖啡”“药膳奶茶”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健康伴侣,为药膳更加贴合大众饮食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创造了实践。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贵州省委主委张光奇出席并讲话。

  开幕式最后,参赛选手与裁判代表庄严宣誓,省内外嘉宾共同启动“贵药膳”大赛总决赛,标志着这场历时数月的省级顶尖药膳竞技进入白热化阶段。

  五轮竞技展风采,药膳高手“论剑”花溪

  开幕式后,第三届“贵药膳”大赛总决赛首轮比赛在花溪公园门口精彩开赛,来自全省九个地州市的10支代表队,结合各自对黔地药食的理解和设计展开角逐。从食材选配到火候掌控,从药效平衡到风味调和,每道作品既是味觉的艺术,更是中医理论的深度实践。

  

  第三届“贵药膳”大赛总决赛第一轮现场

  据赛事裁判介绍,总决赛设置“药膳设计-制作展示-答辩”三位一体考核体系。其中药膳设计环节占总成绩30%,重点考察参赛作品对87种药食同源物质的应用规范性,特别增设“贵州道地药材使用比例”专项加分指标(最高占设计分值20%),要求作品至少选用2味以上黔产药材(如杜仲、天麻、石斛等)。制作展示环节占50%,引入“黔药特色呈现度”“现代营养学适配性”双维度评审标准,要求作品既体现苗医药膳“以形补形、以脏补脏”的传统智慧,又符合现代膳食少油少盐的健康趋势。答辩环节占20%,重点考核选手对“药食配伍禁忌”“黔药药性特征”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届“贵药膳”大赛总决赛第一轮现场

  此次“贵药膳”大赛总决赛赛程紧凑,内容丰富,从22日中午至下午,在花溪公园和贵州中医药大学赛场连续进行了五轮比拼,来自全省各地的24支优秀团队同台竞技,更有来自新疆、安徽、海南、重庆等地的省外队伍跨域交流,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烹饪技艺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场色香味形效俱佳的药膳盛宴,充分展示了“药食同源”的博大精深与“贵药膳”的独特魅力。

  文化集市人气旺,古今交融激活中医药生命力

  与竞技场上的紧张有序不同,花溪公园外的“2025年贵州省中医药文化集市”已是一片热闹景象。24节气展板沿湖铺展,将“春生夏长”的养生智慧融入景观;20余家参展企业各展所长——同德药业的苗药制剂、国药同济堂的刺梨产品、非遗传承人手工制作的艾灸条……传统与创新在此交织。

  

  2025年贵州省中医药文化集市启动仪式

  “这个沙漏仪式很有意义!”市民驻足观看时表示,11位省内外嘉宾共同启动“中医药文化集市”倒沙漏装置,金色细沙缓缓流淌,象征着中医药文化的薪火相传。随后,太极表演团队舒展身姿,一招一式间演绎“阴阳平衡”的哲学;苗医馆前,非遗传承人正用苗语讲解“刮痧疗法”,吸引众多游客体验。

  

  贵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医院义诊现场

  集市不仅是“展示窗”,更是“服务站”。现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等省内知名医疗机构设立义诊点,专家们为市民把脉问诊、辨识体质。“中医治未病”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市民围观,展台前,不少年轻父母围着医生询问小儿推拿技巧;刺梨专区里,工作人员忙碌着科普“维C之王”的药用价值。“以前觉得中医药离生活很远,今天才发现,一碗药膳、一次推拿,都是最好的健康陪伴。”带着孩子来赶集的张阿姨说。

  

  花溪区人民医院义诊现场

  惠民活动再升级,“百市千县”让中医药融入日常

  同日启动的筑城广场“2025年贵州省中医药文化贵阳集市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则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城市中心。启动仪式上,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宋文勇、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郭莉莉、贵阳市南明区副区长袁莉出席并讲话。活动集中医药文化传播、教育、体验、义诊于一体,展示中医药文创、中医药融入医康养、中医药有关的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等产业成果,旨在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

  

  贵阳筑城广场

  活动现场,养生讲座、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围观。中医义诊区30个展位“一号难求”,78岁的退休教师陈爷爷做完针灸后直感慨:“几十年老寒腿,扎了几针就轻松多了!”中医药文创区,苗绣药囊、中药主题书签等手作产品被抢购一空;药膳品鉴区,琳琅满目的药膳饮供不应求,不少市民拿着食谱表示“回家要试试”。

  

  以文化人,以膳惠民:书写健康贵州新篇章

  从竞技赛场到文化集市,从高校场馆到城市广场,这场中医药盛会,不仅展现了贵州中医药“医、养、产、文”的融合发展成果,更勾勒出中医药融入生产生活的生动图景。

  

  贵阳花溪公园

  暮云低垂,微寒的秋风裹着药膳的香气在花溪公园河畔流淌,集市的喧嚣渐渐沉淀成带着温度的人间烟火。尽管天气清冷,这场关于中医药的文化之约、健康之约,依然为“健康贵州”写下温暖注脚,注入更深沉的人文力量与发展活力。


原文链接:https://atcm.guizhou.gov.cn/xwzx/zyyw/202510/t20251023_887226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