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应用中的风险和应对

时间:2025-10-21 19:21:36 作者:佚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人工智能(AI)的关系日益紧密,AI技术虽然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带来了诸多便利和革新,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我们在享受中医药文化传播与AI技术结合带来的红利时,还要注重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技术的合理、合规与合法应用。

  

  风险一:文化同质化与原创性弱化

  AI在辅助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过度依赖,可能导致中医药文化领域的创作者在追求高效率甚至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直接利用AI进行内容产出。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中医药文化产品在质量上参差不齐,还会引发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比如很多中医院或者中医药文化场所的标识内容常会出现雷同,有的图文甚至不相符。AI算法在推荐内容时,更偏好那些流行且具有历史偏好的内容,使得公众对不同中医药文化内容的接触机会相对减少或者减弱。比如一些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文章或者短视频,虽然点击量很高,但是存在标题夸大,或内容只谈功效不谈禁忌等问题。长此以往,中医药文化创作者的原创主观能动性和创作多样性将逐渐受到削弱,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和丰富性也可能因此受损。

  

  风险二:数据滥用与隐私泄露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AI系统需要依托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若数据收集和使用不当,这一过程有可能引发用户个人数据被滥用和隐私泄露等问题。比如在中医药文化线上互动与服务等环节,受众参与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问答或者中医药文化相关游戏时,可能需要输入姓名、年龄、职业,甚至手机号码等信息,或者需要支付宝、微信授权等,若保护措施不到位,用户的数据和信息等个人隐私将会造成威胁,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社会信任危机。

  

  风险三:算法偏见与特定群体歧视

  AI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可能因训练数据的不平衡性而产生偏见和歧视现象。例如,算法在受到训练数据的影响下,可能存在性别、职业、地域等方面的偏见,导致推荐结果对特定群体产生不公平的歧视。此外,AI算法在推荐内容时,往往会选择能够迅速吸引用户关注的内容,缺乏对内容质量的深度评估。因此,看似高阅读量但是内容低质、具有误导性的中医药文化内容有可能被过度推荐,这不仅会误导公众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还可能对中医药文化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风险四:版权保护与权利归属有难度

  生成式AI在中医药文化创作中的应用,如自动生成中医药文章、中医药图片等,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版权界定和保护方面的争议。比如一些AI平台在生成图文素材的时候,直接转摘网络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行业权威主流媒体或者相关媒体的中医药图文内容,却没有同时注明出处和作者单位及姓名。有的内容可能同时涉及多个媒体和作者。现有法律框架下,AI作品的版权保护有法可依,但权利归属需结合技术实现和创作过程具体判定,可能导致中医药文化创作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进而影响其创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阻碍中医药文化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五项应对建议

  一是强化相关保护措施,鼓励原创内容生产。在利用AI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时,应特别注重保护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避免因过度商业化或标准化导致的文化同质化现象。相关部门及单位可以通过优化奖励机制、提供原创平台、举办相关评比等多种方式,如举办中医药文化原创科普竞赛或者优秀案例评比等活动,激励中医药文化领域从业者及爱好者积极创作具有原创性的优质中医药文化内容。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人投身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确保中医药文化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专属数据库,加强人工审核环节。为AI提供多样化的素材库,能有效减少同质化内容的产生,确保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因此,可以系统地收集、整理并分类中医药文化相关资料,构建一个内容丰富、分类详尽的中医药文化专属数据库。在AI生成中医药文化内容过程中,加强人工审核环节,比如征集或者聘用中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审批或者监督,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准确性和文化价值,防止低质量或同质化内容的传播,维护中医药的良好形象。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用户隐私保护意识。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等手段,全面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中医药文化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采用数据掩码、数据替换等技术手段,确保在利用数据进行传播时,不会泄露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保障用户隐私安全。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度、数据使用监管机制,对AI使用中医药文化数据的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确保数据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防止数据滥用现象的发生。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普及隐私保护知识,引导用户在传播中医药文化过程中,谨慎处理个人敏感信息,避免因信息盲区及疏忽大意导致隐私泄露。

  四是优化算法设计,加强算法监管和评估。在算法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平性和无偏见性原则,避免算法在传播中医药文化过程中产生歧视或偏见。通过引入多元化算法模型、平衡数据样本等方式,提升算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训练AI算法时,与中医药科研机构、中医药行业权威主流媒体、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领域相关机构等积极合作,广泛引入多元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源,涵盖不同地域、性别、年龄等群体的中医药文化数据。通过丰富数据样本,减少算法偏见和歧视的产生,确保算法的普适性和公平性。

  建立算法投诉和申诉机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算法投诉和申诉渠道,对算法产生的歧视或偏见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纠正。相关AI平台需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部门,及时听取用户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算法,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五是明确版权归属,建立版权登记和认证制度。在利用AI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时,应明确界定版权归属,确保原创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通过签订版权协议、明确版权声明等方式,清晰界定各方在版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避免版权纠纷的发生。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作品的版权登记和认证制度,为原创作品提供版权登记和认证服务。通过版权登记,明确作品的版权归属和保护范围,为版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加大对侵犯中医药文化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版权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查处侵权行为。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保护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版权侵权行为,维护中医药文化的版权秩序。

  另外,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版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比如借助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活动,普及版权保护知识,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引导从业者在传播中医药文化过程中,自觉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版权。

  在推动AI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中医人仍需思考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加强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以确保中医药文化的健康、有序传播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yyfw/zyywh/content/post_47854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