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患儿肿瘤比心脏还大 医院多学科协作微创“拆弹”

时间:2025-09-15 21:06:45 作者:佚名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玉榕 通讯员 张玉辉 黄语晴)近日,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开展了一场充满挑战的“拆弹”手术——多学科医疗团队通过高难度胸腔镜微创手术,成功为一名5岁男孩摘除直径达8厘米的纵隔肿物,这个体积超过患儿心脏的“定时炸弹”被精准移除。

  这场生命救援始于一次意外就诊。5岁的患儿因外伤来到厦门市中医院检查,胸部CT却意外发现其胸腔内隐藏着一个巨大纵隔肿物。进一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肿瘤直径约8厘米,体积甚至超过了孩子的心脏,且位置极为凶险——紧密贴合心包,被胸主动脉、上腔静脉等重要大血管和关键神经纤维紧紧包裹,如同嵌在胸腔深处的一颗“定时炸弹”。

  “孩子的胸腔空间本就狭小,肿物与大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异常复杂,手术中稍有不慎碰破血管,就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厦门市中医院胸外科主任施雄文回忆起当时的诊断,面色凝重。面对这一高风险病例,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胸外科、儿科、麻醉科等核心专家迅速组建诊疗团队,共同商讨手术方案。

  麻醉科主任叶林阳说:“患儿气道狭窄是麻醉的首要挑战。低龄儿童的气道直径远小于成人,常规成人双腔气管插管难以适配。”医疗团队创新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小儿专用气管封堵器”方案,在儿童支气管镜精确引导下,将封堵器准确放置于患儿主支气管,成功实现健侧肺叶与术侧肺叶的隔离,既为手术操作提供了充足空间,又保障了患儿术中氧气供应。

  胸外科团队则决定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方案。手术当天,医生仅在患儿侧胸壁切开一个微小切口,置入胸腔镜。通过高清视野,医生小心翼翼地将肿物从心包、大血管及神经旁游离出来。经过1小时的精准操作,医疗团队成功将纵隔肿物完整摘除,患儿全程出血量仅10毫升,远低于传统手术。术后,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个性化快速康复方案:仅留置一根针头大小的引流管,最大程度减少创伤;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令人欣喜的是,术后6小时,患儿即可正常进食,精神状态良好。目前,患儿已顺利出院。


原文链接:https://wjw.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509/t20250915_700952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