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择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时间:2025-09-15 19:50:56 作者:佚名

   合理选择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临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鼻用糖皮质激素 简称鼻用激素,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鼻用激素分为第一代(包括布地奈德、曲安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尼缩松)和第二代(包括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糠酸氟替卡松、倍他米松、环索奈德),临床更推荐使用第二代鼻用激素。在使用鼻用激素时,患者应按推荐剂量每日喷鼻1~2次,对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疗程不少于2周。第二代鼻用激素是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疗程在4周以上。儿童适用的鼻用激素有:糠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建议2岁以上儿童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建议3岁以上儿童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建议4岁以上儿童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建议6岁以上儿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需要较长时间使用鼻用激素,儿童应采用最小有效量,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一开始的推荐用药次数为每日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一旦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缓慢减量,减至隔日一次、隔两日一次或按需使用。儿童使用鼻用激素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切勿随意停药和增加疗程、剂量。

  口服糖皮质激素 该类药是过敏性鼻炎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需要慎重和酌情使用。对于症状严重难以控制的过敏性鼻炎,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最好选择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的药物,用药剂量按患者体重计算(以泼尼松为例,用药剂量为0.5~1.0毫克/千克体重),晨起顿服,疗程4~7天。使用时要注意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儿童、老年人以及有使用糖皮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 该类药是目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口服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口服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人服用抗组胺药的效果可能也不相同。如果服用一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应更换另外一种。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抗组胺药后要避免开车。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该类药是抗过敏药物之一,主要有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普鲁司特,对有鼻塞、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治疗效果较好。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第二代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一起使用。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该类药包括色甘酸钠、尼多酸钠、四唑色酮、奈多罗米钠、吡嘧司特钾和曲尼司特等。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可作为过敏性鼻炎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在花粉播散前两周左右开始使用,对花粉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发作具有缓解作用。

  鼻用减充血剂 鼻用减充血剂可快速有效缓解鼻塞,建议尽量选择咪唑啉类药物,如羟甲唑啉、萘甲唑啉、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同时建议选用较低浓度的制剂。这些药物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虽然咪唑啉类减充血剂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如鼻腔干燥、刺激感,甚至出现反弹性鼻塞,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和心率加快等反应。另外,浓度过高、疗程过长或用药过于频繁可导致反跳性鼻黏膜充血,易发生药物性鼻炎。因此,这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可超过两周,儿童使用这类药物更应谨慎。

  

  

  


原文链接:http://mpa.jl.gov.cn/gzfw/kpzs/ypaqzs/twzs2/202504/t20250407_91511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