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紧密围绕“平安甘肃”建设要求,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着力建设精神卫生工作保障体制机制,凝心聚力,强基固本,推进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一系列特色的经验与亮点。
一、加强法制保障,完善政策体系
2016年11月1日,《甘肃省精神卫生条例》在全省施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办法》,立足于整合部门各种救治监护资源,特别是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使得筛查、确诊、救治、救助、监护、管控等各个环节均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的有力举措。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甘肃省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管理实施方案(2018年版)》,明确了把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省政法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印发了《甘肃省推动落实严重障碍患者监护工作方案》《甘肃省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工作办法(试行)》,对所有登记在册患者监护人给予监护补贴;2020年,省医保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门诊慢特病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关于省直医疗保险新增严重精神障碍门诊慢特病补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纳入医保门诊慢特病补助管理范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医保局、省扶贫办、省残联制定了《甘肃省进一步做好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扶贫工作中各部门职责;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社厅、省医保局印发了《甘肃省加强和完善精神专科医疗服务实施意见》,对精神专科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专科服务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精神卫生工作政策体系。
二、推动部门协作,理顺综合管理机制
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召开分管领导参加的多部门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和全省精神卫生工作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推进会议,对全省精神卫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多部门联合督导。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在省、市、县三级深入推进,全省93%的市州、79%的县区建立了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机制,并召开协调会议;93%的市州、92%的县市区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并交换相关信息。
三、强化考核机制,落实部门工作责任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采取双考核制度,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纳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和精神文明考核内容。2020年,在现有考核指标基础上,又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纳入平安甘肃和精神文明考核内容,从原来的5分增加至10分,对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管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扣0.5-3分。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的奖金直接挂钩,总分获得优秀的单位,奖励一个半月工资。以此强化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责任落实,使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有了抓手。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2017年,甘肃省建成“全省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20年完成了系统二期升级改造,新增服药管理等模块和功能。同期,为了提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共享,甘肃省不断加大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建设的投入,先后实现了与国家全民健保系统、省委政法委综治信息平台、省卫生健康委慢病信息系统、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甘肃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全面对接,实现了卫生健康、政法、民政、公安、残联等多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既减轻了基层数据录入负担,又提高了精神卫生工作综合管理效率。
五、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制定了《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诊断与干预实施方案》。依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成立了甘肃省精神疾病临床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和甘肃省心理卫生中心,依托省二院(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甘肃省心理危机干预队并成立了平安甘肃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全省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技术力量,14个市州均组建了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
全省9个市州开设了心理援助热线,设置热线坐席60个,专兼职热线员167人。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12320卫生热线、在线咨询问诊平台、健康甘肃APP、微信群等平台,每天24小时安排专家为我省不同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
六、聚焦社会关切,着力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2018年,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教育厅依托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成立了“甘肃省大中专院校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2019年,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在兰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了“甘肃省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导中心”,为全省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培训。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省教育厅推动建立了全省心理服务示范学校。全省22所本科高校均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并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达到1:4000要求的高校占86%,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占73%。全省28所高职高专学校均建有心理咨询室,全部达到1:4000师生比的配备标准要求;75%的学校拥有2名以上专职心理健康教师;93%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线上线下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
七、稳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自天水市定为国家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来,天水市社会心理服务能力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市按照“总体设计、典型示范”的原则,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融入智慧人社建设平台,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天水市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内容。全市共建立了700所三级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示范平台、567所村级心理工作室、18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20年,在天水市做好国家试点的同时,省卫生健康委、省委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甘肃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扩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范围,将兰州市、酒泉市、金昌市、张掖市及武威市作为省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列为“十四五”规划21个省级专项之一予以保障。
2021年,甘肃省精神卫生工作将坚守初心使命,立足强弱项、补短板,全面夯实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基础,着力提升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水平,加强精神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借鉴兄弟省份经验,推行第二代长效针剂治疗试点项目,深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进全省精神卫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