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西部大开发”人才对口援助工作,依托上海老专家的技术特长、智力优势支援新疆、服务边疆群众,8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和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组织开展的疆沪“银龄行动”征程再续,老年志愿者及上海护送团共22人安全抵达新疆喀什地区、克拉玛依市各受援点。
图片8月30日,上海市民政局和自治区卫健委等一行看望“银龄行动”志愿者。记者杜焱摄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全艺在致欢迎辞中向参加第十九期疆沪“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和护送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多年来,在全国老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疆、上海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疆沪“银龄行动”已圆满实施十八期,成为全国“银龄行动”的品牌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疆沪“银龄行动”的实施为上海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我国东西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提高了新疆各受援地区的科技水平,推动了经济发展。他强调,喀什地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各受援单位,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认真谋划,就如何在两个月内充分发挥老专家传、帮、带、教作用,总结经验,做好服务工作。
8月27日至31日,“银龄行动”护送团一行先后前往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莎车县人民医院、叶城县维吾尔医医院、巴楚县人民医院、泽普县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12家受援单位实地察看了“银龄行动”志愿者即将工作与生活的环境,并将老专家们一一送到各受援点。志愿者们的到来,受到了受援地政府及相关受援单位的热烈欢迎。
期间,护送团一行还与喀什地区民政局、上海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就“银龄行动”工作进行了座谈与交流,详细了解近年来“银龄行动”开展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分享了好经验、好做法。
八月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透过云层洒满大地,老年志愿者的热情如骄阳一般热烈。在巴楚县人民医院,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敏对老年志愿者工作与生活环境进行考察。他边走边看,认真询问,详细了解老专家的居住环境与饮食安排,提醒志愿者们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同时勉励老专家,要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疆工作增砖添瓦,为祖国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团结作出新贡献。
图片8月28日,“银龄行动”志愿者陈俭华(右一)在巴楚县人民医院给患者检查眼睛。记者杜焱摄
71岁的陈俭华是原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她是今年志愿者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这是她第7次参加“银龄行动”志愿活动,志愿服务地区为巴楚县人民医院。她告诉记者:“今年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了巴楚县,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乡,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精神追求,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为新疆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据陈俭华透露,2016年她以个人名义资助了一名14岁的维吾尔族学生,一共持续了7年之久。这名被资助学生小艾(化名)来自喀什市,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以务农为生,家庭经济困难。陈俭华每年给小艾捐赠3000元用于学习经费,在陈俭华的捐助下,小艾勤勉好学,持之以恒,顺利被北京市某重点大学录取,这让陈俭华感到很欣慰。
天山脚下,援疆脚步铿锵有力;大漠深处,疆沪两地情谊深厚。据了解,疆沪“银龄行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上海先后共组织411人次老年志愿者赴新疆进行志愿服务,前后共赴5个地州市、16个县市,累计服务173家受援单位,各行业直接受益群众近120万人,带动受益群众和企业人员350万余人。此次“银龄行动”年龄最大者为71岁,平均年龄为66岁,有10人曾参与跨地区援助活动,志愿者抵疆后将在喀什市、莎车县、叶城县、巴楚县、泽普县以及克拉玛依市等12家受援单位开展为期约两个月的医疗、教育、科技志愿服务工作,为当地培养造就一支“永不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新疆受援助地区构建繁荣发展、文明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记者|杜焱
编辑|爱克旦·瓦力
相关附件>>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