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岭市局依托“中非国际医药产业合作园”(下称“合作园”),开展医疗器械生产和质量管理资源共享共用试点工作,构建医疗器械“共享资源”新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2家企业参与“共享资源”试点,在园区实现产值4227.4万元,减少设施设备和人力成本2000多万元。
一是专人服务,精准有效。指定专人负责对接“中非国际医药产业合作园”,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助力探索同集团共享模式。如该合作园现已建成符合GMP标准的10万级洁净厂房近20000平方米,拥有90立方环氧乙烷灭菌设备6台、8300个货位的综合立体仓库等设施,已开展工艺用水设备、工艺用气设备及综合立体仓库、灭菌中心四项“共享资源”的使用,对应的管理公司建立“共享资源”质量管理体系,保障设备运行正常,引导企业实现灭菌设备、工艺用水设备、工艺用气设备、立体仓库等设施设备共享。
二是规范共享,科学监管。推进园区数字化系统的初步开发,并投入试用,明确管理单位数据库、使用单位数据库、设施设备数据库、风险管控数据库4个数据库、22个数据类别、123个参数,出台《温岭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享基础设施试点管理办法(试行)》,围绕“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的监管原则,从软硬件配备到监管实施,均做详实合理的细化和规定,进一步规范共享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目前,已开展3次日常检查。
三是持续发展,降本提效。指导园区实验室开展CNAS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认证后将引入万邦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泰司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制水、供气、仓储、灭菌和实验室共享,每家企业约可节约投资成本1000万元用做研发经费,促使合作园“共享资源”实现最佳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