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在家就能有专家上门帮我们看病!”大锡村村民罗奶奶激动地说。近日,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生李全开到大锡乡卫生院开展包村帮扶工作,了解到村里有一名治疗效果欠佳糖尿病足的患者,立即上门开展诊疗,初步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伴坏疽,如不及时治疗会逐级蔓延至小腿,遂立即联系医共体总院,将患者上转至县人民医院治疗。
近年来,江华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奋力推进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形成,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等医改工作成效显著,获得2022年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坚持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下好深化医改“先手棋”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医改领导小组和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一名副县长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高位推进医改工作。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医共体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顶层设计。强化机制运行。实行“一日一小结、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结账”工作推进机制,拿出作战图、定好任务书、列明时间表。运行管理到位。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紧密型医共体人事、财务管理指导意见》,保障医共体总院和分院的人事、财务等事项统一管理。
坚持提能力优服务,打好深化医改“组合拳”
持续提高县级医疗服务能力。2022年共有10个专科列入省临床重点专科,今年3个专科列入省重点专科计划。聘请江华籍退休知名专家3人在县内定期坐诊。完成心电诊断中心等6个中心建设,上半年远程影像4795例、远程心电14594例、中药饮片处方远程审方752人次,中医病例远程会诊10人次。
持续夯实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投入1.2亿元对17所乡镇卫生院和319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三大件”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率达100%。建成“中医阁”40家。选派县直医院104名专家下沉驻点帮扶。建立“1+1+1+N”三级包村医防融合卫生服务新模式,对全县319个村(社区)全覆盖,执行每月至少一天的进村入户坐诊、帮教等服务。
持续完善上下联动机制。实行医共体内部转诊利益机制,分院收治病种目录“50+”标准,上半年患者上转1432人,下转1344人。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紧密型医共体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试行)》,有效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构建“一个中心、四个急救站”的120急救网络体系及县、乡、村三级糖尿病医防融合体系,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000余人次,糖尿病筛查5.2万人。目前,2023年县域内住院量占比84.36%,比去年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基层诊疗量占比80.45%,比去年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住院次均费用增幅-16.29%,市域外住院就诊率同比降低0.76%。
健全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创新医共体“人才池”管理模式,在医共体内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人才强医”,注入“源头活水”,通过人才引进、本土化培养等模式,充实县域人才队伍。近两年,共77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人才队伍。
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答好深化医改赶考卷。
医共体建设符合地方特色。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沱江镇卫生院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整合人、财、物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与水口镇、小圩壮族自治乡、蔚竹口乡、湘江乡卫生院医疗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整合岭东高山瑶片区的医疗资源。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县和“三智三联”基层中医药服务新模式试点县创建。启动中医药(瑶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关医保政策的通知》,将城乡居民医保中医医院住院基金支付比例提高5%。
三医联动解难题。推进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除乡镇卫生院以外的病种均纳入DIP支付方式。今年上半年按病种付费的参保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83.97%,个人支付费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78%。在医共体内试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采购比例从45%提高到75%以上,药品、耗材平均降价超过52%、65%,让群众充分得实惠。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