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促进体系建设力度。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免疫规划、传染病直报和管理、慢病管理、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等多项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卫生应急机构、卫生应急专家、卫生应急装备与物资等卫生应急资源的动态信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强化部门信息联通。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平台。在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将卫健部门和公安、数据、教育、民政、经信等部门共同纳入智慧医防体系建设,发挥不同部门在社会化防控、医学救治、人员轨迹排查、公民基本个人信息获取、应急物资生产调配、志愿者编排等方面的优势。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加强药品和医疗防护物资储备,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严防企业、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暴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提高诊疗服务能力。该市在2019年9月在安徽省实现“智医助理”全市覆盖。该系统累计辅助基层医生处理近372.89万份病历,其中规范病历数335.77万份,病历规范率达96.89%,累计AI辅助数达731.37万次。在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病、常见病的诊疗能力的同时,也实现对基层传染病的监测于防控,缓解基层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的困难,筑牢基层防疫安全线;通过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开展慢病随访总服务1088.06万人次,其中电话外呼456.61万人次,短信服务631.48万人次。加强家庭医生与居民的联系,提升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统筹统建蚌埠市智慧医院项目和智慧医疗云项目,聚焦便民服务。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更好的实现智慧医防数据支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调阅共享功能,实现与省、市二级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等就医服务。
四是强化区域医疗合作。加强同“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发达城市在机构设置,人才培养上的模式,学习上海等城市的经验,选派人员赴“长三角”城市学习深造,积极主动同发达地区开展学科共建、科研合作等工作。蚌埠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十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5G远程诊疗技术,与解放军总医院,多次联合开展远程手术和远程诊疗活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利用安徽影像云,实现省级专家与我市专家协作会诊,解决了短期内新冠肺炎专家不足的问题。(蚌埠卫健委)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