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认真实施中医药“一法一条例” 走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2023-07-09 01:44:13 作者:佚名

  中医药“一法一条例”颁布以来,遵义市抢抓机遇、认真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依法履职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遵义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充分发挥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将中医药工作纳入部门和县(市、区)年度工作目标、医改重点任务,定期开展对各职能部门普法、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一法一条例”颁布以来,共检查中医类或含中医诊疗的医疗机构5770户次,移交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医疗机构87户,共立案查处165件,责令停业10户,依法注销28户、吊销执照1户。

  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印发《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中医药发展规划纳入其中;“一法一条例”颁布以来,实施中央资金项目3个,总投资8.1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52亿,实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2.43亿元,市级财政投入13.9亿元新建了遵义市中医院新蒲院区;自2020年起,启用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对1321个中成药、892个中药饮片实施准入。制定《遵义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对普通慢性病在门诊的中药处方纳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不设起付线,不分甲乙类,由统筹基金支付60%。

  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编制床位数增加到6039张,增长121.86%,达到0.91张/千人口,全市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增加到5522人,达到0.84人/千人口,增长70.38%;全市19家综合医院、15家妇幼保健院全部规范化建设了中医药科室,各类民营医疗机构有644家设置了中医药科室,建成中西医协同(结合)旗舰科室2个;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实施全国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3个,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18个,省级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累计达到56个。全市25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实现全覆盖,86.4%的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员服务保障。

  中药保护与发展不断推进。通过林下仿生栽培、露地种植、立体套山等方式,种植了金银花、金钗石斛、天麻、黄精、太子参等品种。培育中药材经营主体514家。绥阳山银花、赤水金钗石斛2个品种通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认证。拥有国药准字药品135个、药品生产线68条、19个自主知识品牌、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个省级技术中心,可生产129个品种(苗药品种13个)、141个规格药品。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为202.53万亩,统计收获中药材40.25万吨,产值50.23亿元;全市已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且通过 GMP 符合性检查的药品生产企业18家(其中:中药制剂生产企业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8家、氧气分装企业2家)。全市药品生产企业共持有药品批文115个,主要以中成药制剂为主。制定《关于助推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0一2025)》,以市属国有企业为主,组建了遵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全市中药材发展的投、融、建、运等功能。积极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及康养服务业发展,认真梳理康养产业项目储备清单,已有2家企业获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单位。

  中医药传承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市共引中医药专业博士5名、硕士162名,并按照遵义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名城聚才工程”的若干意见》文件有关措施,每月给予人才津贴补助;将遵义市中医院打造成贵州省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平台,进一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评选市级名中医9人,建设吴光炯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遵义工作站1个,全国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9个,人才引进取得较大突破;开展多形式培养,持续抓好中医传承、订单定向培养、西学中培训等工作,依托对口帮扶政策援黔专家、黔医人才计划培育骨干人才。目前,累计遴选146名学员开展名医传承工作,选派18名中医骨干参加国家级培训,开展订单定向培养235人、全科医师培训223人,接收支援专家126名,外派学员210余名,西学中培训400余名;持续开展“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大中专院校药学系中药学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为基础,邀请中药企业、行业内国家非遗传承人、工匠人物等为成员,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及考评体系,作为指导遵义市中药学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才智库;支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经方医堂共建师承教育基地,启动了第一批30人师承教育班培训工作。推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合作,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每年分批推选5-6名教师到企业研习,实现教师理论和生产的实践融合。


原文链接:http://atcm.guizhou.gov.cn/xwzx/zyyw/202307/t20230704_806734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