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是药物警戒的核心工作。近年来,鹿城区局树牢“人民药监为人民”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数据来源、监测能力、宣传引导多向发力,持续强化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评价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药物警戒工作水平,相关做法受上级单位认可。近日,鹿城局连续第四年获“全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是聚焦“来源”难题,创新推广药物警戒监测平台。扩大检测网络覆盖面,设立区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62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站71家,区级化妆品不良反应哨点医院3家,覆盖全区14个街道,实现风险信号全面捕捉。开拓数字化收集途径,率全市之先开发“药物警戒”微信小程序,畅通“医务人员-监测站-区级监测中心”三级上报通道,确保不良反应得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防止出现漏报、错报。2022年度我区超额上报药品不良反应787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04例、化妆品不良反应126例。
二是聚焦“能力”提升,多维度提高药物警戒灵敏度。强化理论知识武装,定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等多重培训方式,邀请当地医院专家开展5场专题讲座,增强药品监测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定期调研走访回访,提高基层一线监测站业务人员信息收集、风险识别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等能力。突出重点领域监测激励,引导医疗机构开展超适应症、超剂量用药“可疑即报”工作,并将医疗机构完成情况纳入卫生部门年终考核并给予相应经费补助,激发工作热情,切实发挥药物警戒工作守护人民健康的“哨兵”和“侦察兵”作用。
三是聚焦“宣传”引导,营造药物警戒“社会共治”氛围。逐步形成全民监测的社会氛围,通过药品安全宣传月、医疗器械宣传周、“爱肤日“等活动,向社区群众、零售药店员工、在校学生等群体开展药物警戒公益宣传活动,普及“药物警戒信息收集平台”,逐步形成全民监测的良好氛围。与各街道(镇)食药安办联动,依托民生药事服务站、化妆品科普基地、大型广场、商场宣传活动,将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自媒体相结合,逐步建立消费者安全合理用药用械用妆的理念。此外,公布投诉电话,多渠道受理各类投诉,及时梳理涉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相关投诉信息,营造药物警戒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