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各地紧紧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切实需求、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勇挑重担、敢做尖兵,力求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强化优质服务供给,筑牢全民安全健康防线,为将健康中国的愿景变为实景,把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变为现实,奋力拼搏着,加速前进着。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兼) 钟东波
2023年,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提升“四个服务”能力,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北京市将全力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下的首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监测预警,突出重症救治,着力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
二是强化底线思维,持续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疾控体系改革。
三是加强改革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推动医药健康协同创新;实施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实现中医药创新发展。
四是服务首都功能定位,大力提升“四个服务”能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雄安新区“交钥匙”医院项目交付,探索建立京津冀一体化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加快市属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加强国际医院项目建设。
五是坚持健康优先,做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健康北京建设,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工作,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妇幼保健院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深化医养结合,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 王建国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副书记、主任 顾清
新的一年,天津市卫生健康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局面,紧扣在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中承担的重要职责,稳中求进、守正创新。
一是强化底线思维,全力做好“保健康、防重症”。天津市将毫不松懈推进疫情平稳转段,严密防范疫情新燃点,超前完善应对预案,进一步优化和加强医疗物资储备保障,规范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强化对农村地区重症风险的早期识别、用药指导和健康服务工作。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天津市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委市共建8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国家中医医学中心;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区域医共体建设,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发挥中医名医集聚优势,做好国家疫病防治基地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三是树牢优先保障人民健康理念,协同推进健康天津行动。天津市将以健康天津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提升和慢性病防治等行动;统筹爱国卫生和疫情防控,大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托育工作的统一部署,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个;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质量,年底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6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四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天津市将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卫生健康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深化京津冀卫生健康人才交流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完善医学科学研究体系和学科梯队建设;支持自主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许宏智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医改重点任务落实,深入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推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不断促改革、谋发展、惠民生,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内蒙古卫生健康系统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方位推动健康内蒙古建设,打造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服务优质可及、保障高效有力的高质量卫生健康发展格局。二是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三是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四是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将卫生健康基本建设投资增量优先向基层倾斜。五是推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引导鼓励自治区优质医疗资源向能力薄弱盟市疏解,充分利用“京蒙”对口支援,以及沪蒙、蒙陕战略合作成果和周边省市优质资源,打造高水平公立医院。六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促进医防协同融合发展。七是促进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建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八是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魏新刚
新的一年,黑龙江省卫生健康系统要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增进全省人民健康福祉,切实把健康龙江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紧盯疫情发展形势,做好监测预警,做好应对准备,坚决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盯健康龙江2030目标,持续做好重大疾病重点传染病防治,深入实施省部合理膳食合作项目,扎实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盯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工作落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短板,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推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达标升级;开展乡镇卫生院大学生动态补充招聘,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盯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和需求,护好“一老一幼”重点人群,健全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筑牢母婴安全防线,全力整顿行业作风、保障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全省人民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杨猛
2023年,河北省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公共卫生安全为底线,着力解决群众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向更可持续、更加均衡、更高水平方向迈进。
一是坚持抓机遇、强能力,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河北省将支持雄安新区、廊坊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推动2个医院疏解项目和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统筹推进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支持60个省级、100个市级、120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形成优质医疗资源阶梯配置格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提质扩面,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全面打通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坚持建机制、补短板,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河北省将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重大疫情防控水平;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实施省、市、县三级疾控体系改革。
三是坚持夯基础、促落实,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河北省将积极干预影响群众健康因素,实施监测考核评估,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全域推进卫生城镇创建,修订爱国卫生条例,深化环境卫生整治。
四是坚持破难点、惠民生,不断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河北省将加强各级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建设;扎实推动环京14县每县1所公立二甲综合医院与北京1家三甲医院建立协作关系。
五是坚持抓统筹、促联动,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河北省将加快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疫病防治基地,建设6家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实施“十四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人才支撑和科技攻关计划,加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培树和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波
2023年,山西省卫生健康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优质高效的分级诊疗格局、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机制“三大目标”,突出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打造“369”工作矩阵,全面开启健康山西建设新征程。
“3”是以夯实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三大基础为支撑,筑牢健康保障和事业发展根基。“6”是以深入推进“136”兴医增量提质工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固本强基工程、县级3所公立医疗机构赋能增效工程、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工程、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工程、清廉医院建设工程6项工程为抓手,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9”是以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卫生应急综合试验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试点、“5G﹢远程医疗”试点建设共9个试点为突破,全面激发事业发展活力。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英辉
2023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辽宁卫生健康系统将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五大工程”,落实落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把事关人民健康福祉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深入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工程。推动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市县医院为支撑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发挥城市医联体作用,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分级诊疗体系落地见效。以提升重大疾病、常见疾病救治能力为导向,实施“3223”国家、省级、市域、县域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五年建设提升项目。二是实施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强化重点疾病综合防控,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基层治理相融合。三是实施辽派中医中药强省工程。加快推进《辽宁省中医药条例》立法,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坚持事业产业并重,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四是实施特殊人群健康保障工程。关注“一老一幼”,加强医养结合工作,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和居家延伸,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加大老年、妇幼和儿童专科及医院建设,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免费服药工作。五是实施数字健康智慧医疗工程。继续推动影像云、健康码一码通用等数字健康项目在医疗机构中使用。实施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二期工程,实现医疗卫生大数据互联互通共享。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邢程
新的一年,吉林省将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并持续推进健康吉林建设,全面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市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开展二级、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持续推进多层次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吉林省将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策略,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持续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持续控制在全国低流行水平;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报告和服务管理,持续推进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健全重大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吉林省还将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一老一幼”健康保障,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加强托育服务机构监管,开展托育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持续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强化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