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创新”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

时间:2022-12-23 23:43:32 作者:佚名

  近年来,我省创新机制、阵地、模式和方法,持续深入推动优质中医资源下沉。截至目前,国医大师刘尚义在毕节、何成瑶在黔南,全国名中医吴光炯在遵义、戴永生在黔东南建设了传承工作室、工作站,成为弘扬医风、传承技艺、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培养形成的传承团队展现了中医药赓续前行的磅礴力量。

  创新机制,让中医专家“沉下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名中医更是一号难求。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诊疗服务仅占基层服务总量的5.83%,中医优质资源多数集中在省会城市。为满足基层群众优质中医药服务需求,我省支持和推动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改变原有的“流动式”帮扶机制,在市(州)中医院建设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工作站,将专家阵地前移,以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为重点和抓手,带动市(州)中医院大幅提升重点病种治疗水平及专科综合能力,打造成为辐射周边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医院,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缩小与省内顶尖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差距,减少本地患者跨区域异地就医,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服务。

  创新阵地,让中医氛围“浓起来”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传承弘扬好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保护民族文化瑰宝,发展和运用祖先宝贵财富的实践需要。我省对各市(州)工作站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要求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元素,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中医药文化吸引力。工作站用于专家坐诊、临床带徒授业,成为中医继承人和青年医生学习的阵地,中医药氛围越发浓厚。

  创新模式,让人才培养“活起来”

  为使名老中医专家更贴近群众的生活,方便群众“看好中医”,传承工作室形成了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拜师传承”模式,开展“组团式”帮扶,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特色人才。传承工作室强化传承团队建设,组建人员稳定、专业配置合理、梯队层级分明的传承人员队伍。如毕节工作站传承团队成员8人,刘尚义国医大师亲自带徒3名,团队其他成员带教5人;遵义工作站传承团队成员8人,吴光炯亲自带徒8名。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师承团队弟子跟师学习、邀请大师团队成员到建站地带教指导等方式,开展传承培养、巡诊带教,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和中医国粹,将名老中医专家长期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延伸下去。

  创新方法,让学术思想“传下去”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名老中医宝贵临床经验,推动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与发展,工作站积极开辟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广邀省内外专家和中医同仁汇聚一堂,针对典型病例、疑难病例等,通过网络教学、远程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深入研讨交流,将国医大师的精湛医术和学术思想薪火相传,创造中医药学术新经验、新成果的孵化器,切实树立中医思维和提高中医药辩证思维和诊治能力,充分利用名老中医的学术辐射作用,推动基层医疗事业发展。国医大师工作站自建成后,共接诊患者3000余人,为众多疑难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在工作室、工作站的引领下,我省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中药饮片使用率及新技术等方面均取得稳健发展,广大患者多维度就医需求得到满足。我省将紧紧围绕“打造中医药强省”工作目标,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进一步推进我省名医工作站建设工作,着力推动工作站成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原文链接:http://atcm.guizhou.gov.cn/xwzx/zyyw/202212/t20221214_775088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