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病,补钙不要错过这个年纪!

时间:2022-08-17 18:38:27 作者:佚名

  

  人们通常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好像它与年轻人不沾边。事实上,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过度防晒,不良生活习惯如喝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熬夜等,都可以诱发骨质疏松的提前到来。

  “骨质疏松的危害不仅仅是弯腰驼背、身高缩水、腰背疼痛、腿抽筋等,还可导致胸廓畸形、胸闷气短、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等病症,常见的骨折部位是椎体、髋部、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部位。”8月12日,湖南省胸科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副主任表示,在临床上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就与生活习惯、年龄相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也没有年龄的限制。骨质疏松症女性比男性要提早到来。老年女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多见。

  人体的骨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时刻进行着新陈代谢——旧骨不断吸收(骨吸收),新骨不断形成(骨形成)。一般在30岁前,“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使得人体骨量逐渐增多,在30岁左右时人体的骨量达到最高值(即“骨峰值”),具体会根据遗传、激素、环境因素而有一些差异。此后,“骨形成”逐渐小于“骨吸收”,骨量慢慢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由于雌激素锐减,使得骨量流失大大增加。

  青春期是骨骼生长的高峰时期,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就注重饮食补钙及运动锻炼,就可以获取较高的“峰值骨量”,年轻时储备的“峰值骨量”越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越晚,程度也越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青少年抓起。

  如何判断是否已经发生骨质疏松了呢?

  骨质疏松通常悄悄地发生,没有明显症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发生了骨质疏松了呢?

  专家介绍,第一出现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线索,在翻身时、起坐时以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腰背疼痛、全身骨痛或者周身酸痛,且负荷增加时加重甚至活动受限,就需引起重视。

  第二出现脆性骨折,也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也是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之一。脆性骨折一般都是自发性或由轻微创伤导致。这种轻微外伤,正常人是不会发生骨折的,但是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却很容易出现。骨折部位常见于脊柱、髋部、手腕等部位。

  第三是身材变矮或脊柱畸形。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畸形。脊柱畸形会使身体负重力线改变,从而加重脊柱、下肢关节疼痛。随着骨量丢失,脊柱椎体高度丢失,椎间盘退变,整个脊柱缩短5-10厘米不等,从而导致身长缩短。胸腰椎脆性骨折或身高减低3厘米(或1年内身高减低2厘米)或驼背的老年患者,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依据。

  第四是通过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骨质疏松怎么去预防呢?平时到底要怎么正确补钙呢?

     专家表示,骨质疏松预防主要抓两方面:一方面是“开源”,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另一方面就是“节流”,尽量减少骨量的丢失。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摄入足够营养,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含维生素D食物非常少,人体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合成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D的2个重要来源。一般将面部、背部、双臂皮肤暴露照射15~30分钟即能满足每天合成的需要,建议选择阳光较为柔和的时间段上午11点到15点(根据季节、地区、纬度等有所调整)。当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皮肤被晒伤。

  二、坚持合理运动。任何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坚持科学运动。对于青少年、儿童,身体处于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很大帮助。中年人以有氧运动为基础,配合全身肌肉力量训练,每周3~7次,运动量逐渐增加;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跳舞、骑车等中强度运动,以及哑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力量训练。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三、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如有糖皮质激素药物的病史,应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来预防骨质疏松。

  四、预防跌倒。多晒太阳,加强维生素D的合成。或者去医院药物补充维生素D注射液。

  专家介绍,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疾病,人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机体衰老不可抗拒的必然结果,其实骨质疏松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并不是随年龄增加而不可避免的结果。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或者有骨质疏松表现的患者,请到医院的疼痛科、骨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就诊,通过中西医药物,中医外治,针灸治疗,中西医微创技术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骨质疏松症状,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

  

  


原文链接:http://wjw.hunan.gov.cn/wjw/xxgk/gzdt/szdt/202208/t20220815_275829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