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医保参保全覆盖

时间:2022-07-30 06:00:41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百色市医保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整改工作落地见效,有效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参保全覆盖。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分解责任到各科室、县(市、区)和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召开视频调度会,督促各县(市、区)主动扛起动员群众参保的主体责任,责成辖区内乡(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压实村“两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员、后援包村单位等齐抓共管,通过进村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大宣传动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的宣传动员网。及时研判,精准发力,全面部署城乡医保参保动员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从政策保障、待遇落实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整改工作。

  多措并举,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员参保。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财政补助政策,截至6月底,全市医疗救助资助19.4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金额达3866.94万元;已落实脱贫人口参保补助34.33万人,补助金额76480.53万元;已落实监测对象参保补助3.22万人,补助金额764.77万元。实施参保比对核查机制,以自治区医保局比对反馈的数据为蓝本,督促各县(市、区)结合本辖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定期查漏补缺,协同税务部门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保费的征缴入库,实现“新增一人,参保缴费一人”。实施参保率定期通报机制,根据自治区比对平台数据结果,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按县(市、区)进行每月调度,对于参保率明显落后、参保工作推进不力的县(市、区)进行黑榜通报,督促限期整改。多渠道开展宣传,充分发挥医保窗口工作人员和政策宣传作用,在将医保经办业务向基层延伸的同时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和满意度。同时,依托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开设“专家说保”栏目、拍摄医保主题原创MV和微电影等,用“说、唱、看”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医保政策深入人心。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进度明显加快。截至6月底,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52.92万人。(下转第八版)

  其中:全市脱贫人口应参保人数为1023409人,已参保1023409人,参保率达100%;全市监测对象应参保人数为65506人,已参保65506人,参保率达100%。

  综合施措,减轻脱贫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推动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医用耗材等中选产品在我市落地,积极参与区域性联盟采购。截至6月底,已组织参加广西药品平台采购注册登记272家,开展药品带量采购392种中选药品,累计完成采购合同金额2.50亿元,测算平均降幅达53%,医疗机构节省采购资金近2.8亿元。完成三类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合同签约2000万元,测算平均降幅达83%,医疗机构节省采购资金1亿元。其中心脏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当前全市推行DRG付费方式改革的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达45家,整体次均住院费用由改革前7977.22元降为改革后7284.3元,平均降幅达8.69%;整体平均住院日由改革前7.49天降为改革后6.86天,平均住院天数下降0.64天,降幅8.48%。落实综合保障政策,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督促各县(市、区)根据相关通知规定,对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救助比例不低于60%,年度累计救助限额不高于1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医疗救助。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受理办结依申请医疗救助521件,支付医疗救助资金331.70万元。

  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实现对监测对象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实行医疗救助对象信息动态管理。重点监测经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或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等支付后个人年度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和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及时预警。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核查比对,协同做好风险研判和处置。加强对监测人群的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监测反馈疑似风险信息2.44万条,纳入全国防贫监测系统风险信息2458户,落实医疗保障帮扶措施11648条,落实医疗保障资金2.33亿元。

  完善便民惠民机制,提升群众医保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推进“一站式”直接结算,提高经办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简化备案手续,对明确身份标识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费用逐步实现自治区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创新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医保经办服务一体化工作。通过强化“一根网线、一个窗口、一套设备、一支队伍”建设,完善医保组织体系;规范“服务事项清单、经办流程、基金监督、防贫监测”管理,提升县域医保服务能力;推行“零积压、零差错、零重访、零差评、零投诉”工作模式,实现“简单事项不出村、复杂事项可代办”的目标,全市县域内“半小时医保服务圈”初具雏形,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医保服务。严守医保基金,提升群众安全感。坚持以医保基金安全为重心工作,疏堵并重,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监管活动。强化监督制约,建立医保基金社会义务监督员队伍和综合监管协同工作机制。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对1388家定点医疗机构现场检查,对175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相应处理,拒付或追回资金1229.88万元,守好群众“救命钱”。


原文链接:http://ybj.gxzf.gov.cn/xwdt/sxdt/t1279670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调查网 w.bjd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153985、010-53387021,监督电话:1851152689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