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以来,汉滨区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53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7241户56599人。为此,汉滨区卫生健康部门有针对性的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奏响了“搬迁安置医卫相伴、小康路上健康同行”的时代强音。
一、实现搬迁安置点服务网络全覆盖。
全区有镇办卫生院36所,行政村卫生室351个,注册乡村医生619名,在此基础上,对15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分别采取迁入地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提供服务、新建社区卫生室等方式确保了机构和村医全部达标,其中在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社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根据群众搬迁后镇村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服务对象的变化,筹资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家庭医生巡诊包”,为14个卫生院配发了救护车,实现了镇办救护车“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就医的硬环境,方便了群众就医保障。
二、着力打造基层卫生服务新格局
结合县域医共体建设,以互联网+医疗健康(扶贫)项目为载体,联通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教育、双向转诊、家医签约等服务,让患者在村卫生室就能享受到区级医疗服务,既提高群众就医体验,减少就医支出,巩固提升健康扶贫成果,又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增加了医疗收入。现已覆盖区属三家2级医院、36家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0余家村级卫生室,共签约家庭83640户、完成远程心电近6万例、远程影像4500余例、远程超声100余例、累计开展远程会诊、教学查房、远程培训等5000余例、双向转诊近2000人次。为方便服务群众,设立新冠病毒疫苗固定接种点42个,临时接种点5个,组建流动接种小分队2个,实现了易迁安置点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基层疫情防控能力。
三、做实做细基本公卫服务
在完善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及时调整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人群和经费投向,采取属地购买服务方式落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经费,确保搬迁群众基本医疗、基本公卫服务不掉线、不断档。相继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将搬迁群众签约服务工作明晰具体化,作为工作重点任务进行交办,并结合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对搬迁群众逐户逐人核实健康状态,做到搬迁群众每人建1份电子健康档案、每个家庭有一支责任医师团队负责提供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
四、是不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建立了“汉滨区乡村医生培训实践基地”,借助建设银行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举办各类培训班对镇村医疗机构人员进行了长、中、短期的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村医基本公卫服务补助经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经费,并向地处偏远、条件差、服务人口少、工作半径大的村和承担安置点服务的卫生室给予倾斜,让乡村医生的工作量与收入匹配。积极推进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进一步稳定了村医队伍,提升了职业信心。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