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中省巩固拓展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凝聚振兴合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织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保障网,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突出“一管到底”,做好大病精准救治
一是在优化网格化布局上出实招。为持续做好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成立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专班,构建起市级统筹、县级组织、镇村落实的“网格化动态监测”工作机制,整合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家医签约团队、村医等各方力量,坚持家医签约团队常态化排查和村医不定期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脱贫户及村上常住农户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出预警,推动关口前移,织牢织密大病监测网。为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各类卫生健康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大宣讲”活动190余次,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
二是在落实即时化移交上下实功。对排查出罹患大病、重病的人员,进行综合研判,对符合30种大病救治条件的人员,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夯实县级定点医院的救治主体责任,对县级医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通过县域医共体、市级医联体及时落实转诊救治,或转诊省级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康复后回基层。同时,协助落实其他救助措施。
三是在实施精准化救治上见实效。按照“定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充分发挥发挥大病救治专家组诊疗技术优势,规范大病专项救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和救治台账,做到“因病定医”,确保大病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全市累计救治大病患者15978名,救治率99.82%。积极推广蒲城县“逐一摸排登记、逐一包联管理、逐一制定方案、逐一精准施治、逐一销号管理”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和县、镇、村三级医生包联管理制度,为大病患者提供全程跟踪管理服务。
二、聚焦“双管齐下”,提升慢病服务内涵
一是抓机制建设,突出“管得实”。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分工,科学搭配医、护、药、技、防疫等专业技术骨干,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下沉,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建设,提升慢病管理服务个性化水平。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709个,管理服务糖尿病患者11160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822人、肺结核患者189人、高血压患者53625人。
二是抓信息化建设,突出“管得好”。印发《渭南市“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信息化建设,为签约人员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慢病随访、报告查询等健康管理服务,落实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签约服务内涵,让签约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探索深化智徽家医签约服务系统与省公卫、区域HIS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签约服务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三个到位”,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快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化责任落实,及时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渭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委领导乡村振兴包联县市区工作的通知》,加强对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统筹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是方案制定到位。为确保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无缝衔接,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市情,联合9部门制定了《渭南市实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对方案涉及的14项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为渭南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量身打造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三是监测预警到位。我们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保障网”,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做到抓早抓小,抓细抓狠,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以来,监测预警边缘易致贫户603户、2025人;脱贫不稳定户964户、3010人;突发不稳定户26户、98人。同时,对家庭主要劳动力因病死亡,导致家庭主要来源终止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患大病无法正常劳动的290名人员,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9月19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蒙...
9月18日,省卫生健康行业党委召开会...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
9月16日至17日,国家药监局党组书...
9月16日晚,第七次金砖国家总检察长...
为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国际化发展,推...